完善平行进口车追溯召回体系
发布时间:2025-08-02 13:51:38 | 来源:中华工商时报 | 作者: | 责任编辑:王静开栏的话
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启动以来,得到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,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、带动力强、群众认可度高的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。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,交流行动经验,扩大行动影响,全国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领导小组开展了首批全国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,遴选出新希望集团等100个首批全国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优秀案例。
“凝聚民企力量共绘振兴新篇”栏目,聚焦首批优秀案例中的典型民营企业,在“兴村”道路上的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,展现民企担当与智慧,带动更多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,共同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篇章。
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板桥村,780亩的瓦大番茄谷里绿意翻涌。一排排现代化温室大棚整齐排列,藤蔓间缀满或鲜红或青翠的番茄果实,空气里弥漫着清甜的果香。56岁的村民黄传珍动作娴熟地修剪枝叶,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说:“在这儿干活,一年能多挣一万多块,还不耽误种家里的地,比外出打工强!”
这并非普通番茄园。这里的“瓦大1号”鲜食番茄售价尽管高达每公斤31.6元,是普通番茄价格的3倍,却因品质卓越而供不应求。这片蓬勃的番茄田,正是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瓦大”)以产业之力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。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,瓦大正以番茄谷为核心载体,探索民营企业务实参与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的鲜活路径。
科技筑基:一颗种子的产业革命
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彬表示:“良种是农业的‘芯片’,必须把种业攥在自己手里。”
瓦大多年来深耕番茄种业,与国内外近30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,建成了全国首家民营番茄种质资源库,有近4000多种番茄育种材料,并且还与24家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深度合作,建立起覆盖日本筑波、上海等地的7大科研平台。在分子育种实验室,技术团队通过持续创新实现重大突破——番茄风味育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,基因编辑育种产业化布局跻身全球第一梯队。团队累计申请100多项技术专利,编制36项标准化种植规程,培养7名博士研究生、20名硕士研究生,构建起专业人才梯队。
在选育的7个高品质番茄新品种中,“瓦大1号”鲜食番茄具有含糖量高、酸度高的品质特性,实现糖与酸的完美平衡,生成了浓郁独特的风味,该单品年销售额达2.6亿元。“瓦大2号”高GABA功能型品种已在江淮地区成功试种,将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健康体验。其中“瓦大1号”作为拳头产品,曾荣获“安徽省最受欢迎绿色食品”称号,并在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上斩获金奖。
技术突破无疑会带来产业价值升级。瓦大主持的“江淮流域设施番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”项目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,创新成果已辐射在上海、安徽、宁夏等8个省市建设的27个种植基地。
联农带农:一套机制的共富密码
“产业思维非建设思维、结果导向非过程绣花、生态合作非各表一枝、长期主义非昙花一现”——十多年来,瓦大集团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主线,以鲜食番茄产业为主责主业,用“七把金钥匙”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:新赛道、新品种、新数控、新农艺、新工艺、新营销、新品牌,构建起“一种(瓦大1号)、一业(番茄全链)、一乡(和美乡村)”生态体系。
2023年10月,“‘瓦大1号’鲜食番茄为主导特色产业”成功纳入安徽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。如今,瓦大番乡规划建设定位明确,即一个目标:产业有特色、乡村有底色、富民有成色;两种文化:区域文化、番茄文化;三大亮点:产业有根、乡村有魂、可持续发展;四个共赢:村民、村集体、企业、关联方;五种手法:墙绘、建筑绿化、铁艺、木艺、广告字;六个建设:番茄产业园、番茄科技小院、番茄会客厅、番茄特色民宿及主题餐厅、娱乐休闲及研学、盆栽产业和小作坊及手工业。通过不断努力,规划建设成为产业兴旺、立体多元、共生多赢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企业。
瓦大自成立以来,就提出“精准扶贫我担当!”的口号,扛起带领乡亲们深耕鲜食番茄产业发家致富的大旗。瓦大持续探索联农带农路径,在颍东区投资5000万元建设红旗扶贫农场,引进荷兰、以色列技术实现高效种植,直接带动177户、761人脱贫。101户通过贷资入股户均增收超5000元,59人成为产业工人。累计提供固定岗位超1000个,辐射带动蔬菜种植近20万亩,惠及农户4万余家。2016年至今,瓦大通过土地流转、就业岗位、入股分红及设施租赁支付帮扶资金4143.85万元,带动脱贫村257个。
同时,“为帮农户抓住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’机遇”,瓦大团队奔赴上海、南京“战场前沿”,设立商务中心与安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服务中心。当“瓦大1号”70%的产量直供虫妈邻里、美团等30多家渠道,当4000多吨皖品跨越山海,当订单农业让农户紧盯市场“指挥棒”精准播种——打通产销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货车正满载增收希望驶向未来。
科技赋能:从扶贫“输血”到振兴“造血”
瓦大集团在不断发展壮大之际,始终不忘反哺社会,以真情实举回馈这份滋养。瓦大将旗下农场作为实训基地,无偿为周边农户、脱贫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培训,组建专家技术志愿者团队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。迄今为止,已开展培训50期,覆盖7000余人次,印发资料3万余份,累计帮扶2000余人提升技能。
真情回馈镌刻责任担当。当500万元农业物联网设备点亮金寨老区的番茄大棚,当抗疫防汛时价值50余万元的新鲜蔬菜星夜援鄂奔豫,当百万农资助耕脱贫村的春播秋收——累计800万元捐赠的背后,是“受之社会,报以甘霖”的赤子之心。
“延链补链建设番茄民宿等项目,带动更多就业”,吕彬的承诺正落地生花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,瓦大将持续推广“四带一自”(园区带动、企业带动、合作社带动、大户带动、群众自种)帮扶模式,深化“需求导向、品种引领、科技支撑、企业主导、两村(村民与村集体)参与、政府赋能”的产业带动机制。这种以“市场引领、品种主导、科技支撑、两村参与、政府支持”为核心、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的模式,已在宁夏、内蒙古等7省市成功复制。
瓦大未来的目标是让产业链实体更多留在农村,把就业岗位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。这棵从扶贫土壤里长出的“振兴番茄”,正结出共同富裕的新果实。